cat.16
Nicolaes Maes,
Vegetable Market, 1655, Rijksmuseum Amsterdam.
Jan Steen,
Market Scene,
mid-seventeenth century,
private collection, Boston.
Hendrick Martensz. Sorgh,
The Grote Markt at Rotterdam,
1654,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阿姆斯特丹菜市場
蓋布瑞・梅茲
The Vegetable Market in Amsterdam, Gabriel Metsu, circa 1660 -1661, oil on canvas, 97 x 84 cm, Musée du Louvre, Paris.
蓋布瑞‧梅茲(Gabriël Metsu,1629–1667)的這幅《阿姆斯特丹菜市場》(The Vegetable Market in Amsterdam),場景取自阿姆斯特丹的王子運河(Prinsengracht canal)旁,自1657年起,畫家蓋布瑞‧梅茲一直生活在這條運河附近,而這附近剛好有一個商業繁榮、人來人往的露天式菜市場,蓋布瑞‧梅茲因此能夠有機會聚精會神地觀察,此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市場景致。
但追朔至十七世紀中葉的荷蘭地區,這種露天的蔬果市場之繪畫主題,已經是畫家們非常熟悉、且活絡運用的畫作題材之一了,如:尼古拉‧梅斯(Nicolaes Maes,1634-1693)1655年的《蔬菜市場》(Vegetable Market)、楊‧史汀(Jan Steen,1626-1679)十七世紀中期的《市場情景》(Market Scene)、亨德里克‧馬頓茲‧索赫(Hendrick Martensz. Sorgh,1610-1670)於1654年創作的《鹿特丹大市場》(The Grote Markt at Rotterdam)等等都是這種露天市場的取景構圖。但是蓋布瑞‧梅茲的這幅《阿姆斯特丹菜市場》卻與上述所舉例的畫家們在創作中有不一樣的地方。依照此畫後方的房屋以及大運河旁等地方考證,再加上蓋布瑞‧梅茲確實生活在靠近市場的地區,可以推斷他應該是真實描繪出當時的市場景致,並且接受了當時市場生活與場地位置的「第一手資料」,雖然其中可能添加參雜了一些自身對於市場印象與經驗,相較於其他畫家所創作出的市場景象,這個場景真實存在的可信度與還原程度,是相對較高的。
蓋布瑞‧梅茲在此畫中聚焦於通過日常生活場景的描繪,把市場中繁華蓬勃的交易活絡氛圍,十分自然地表現於畫面之中。此畫的左側,有一位頭上裹著白色頭巾的悍婦雙手叉腰,正在和菜販討價還價,而處於坐姿的菜販卻不為所動,並且轉頭望向畫外觀賞者一側,而菜販的腳前販售的是當時荷蘭北方霍倫地區新培育成功的橘色霍倫胡蘿蔔(the Hoorn carrot)。畫面右下角,有一隻公雞和一隻狗也正在對峙,彷彿有如菜販和顧客的翻版。在這個畫面中心,有另外一個情景發生——有一名身穿紅色文藝復興時期樣式服裝的男人,正對著已婚少婦大獻殷勤,而這個少婦看似矜持,但卻對男子的追求不無興趣。《阿姆斯特丹菜市場》中躁動紛雜的熱絡氣氛,如歷在目地從這些畫面細節部分中透露出來。
仔細觀察這幅畫作,我們可以發現,畫家巧妙地運用紅、白、綠三種鮮明的色彩,與後景中大面積的褐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以此突出前景主要人物與發生事件,使得前景讓觀者在視覺上的感受,是在整個畫面之中跳脫出來的。這樣的顏色對比,也是蓋布瑞‧梅茲的繪畫技巧的精妙之處,他以較為活潑鮮豔的紅、白、綠三色運用於描繪忙碌的交易人們與動物,這樣的市場一隅因為顏色的突出,以及在視覺感官上,看起來較為寧靜平和的褐色調後景的襯托之下,這些在市場中的景象與人物角色們,所散發出的喧鬧躁動感,此種市場熱鬧的氛圍,更被突顯出來,這也讓我們對於畫家在顏色與構圖上的技法,感到佩服與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