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煎餅」和「鬆餅」,是十一世紀就出現在荷蘭的傳統食物,而這種以平鐵鍋煎燒製作出來的食物,從十六世紀以來,是典型常在懺悔節吃的美食。彼得‧阿爾岑所繪的這幅《煎餅店》(The pancake bakery),畫中的人物,可能正在準備為即將到來的慶祝活動,但他們的表情看起來似乎因為忙碌而顯得沒有很開心。

這幅畫作中的煎餅販子形象,在之後十七世紀其他的荷蘭藝術家畫作中,類似題材也有出現,但是出現的銷售時間與販賣場域,以及販子形象卻有不同,在此我們可以透過楊‧史汀(Jan Steen,1626-1679)所繪的《煎餅婦人》(Pancake Woman),以及埃格伯特‧范‧德‧普爾(Egbert van der Poel,1621-1664)的《煎餅婦人》(A Pancake Woman)中,看出煎餅攤販通常在白天與夜晚都有出沒,而楊‧史汀和埃格伯特‧范‧德‧普爾的畫作中,賣煎餅的婦人是在室外販賣,與彼得‧阿爾岑的《煎餅店》顯示出來類似在家庭中或小酒館的場域有所不同。

 

而觀看彼得‧阿爾岑《煎餅店》中的人物,他們分工合作在製作懺悔節所要食用煎餅,但自從林布蘭(Rembrandt,1606-1669)於1635年所完成的《煎餅婦人》(The Pancake Woman)出現後,他的構圖影響了許多十七世紀的荷蘭藝術家們,在往後對於處理煎餅販的圖畫樣貌時,通常會是一位老婦,正在用大型的煎鍋製作煎餅,以這樣的形象呈現在畫作之中,前面所提到的楊‧史汀《煎餅婦人》,以及埃格伯特‧范‧德‧普爾的《煎餅婦人》皆是受到了這樣流行的結構構圖所影響。

 

彼得‧阿爾岑所繪的這幅《煎餅店》可能被掛在安特衛普或阿姆斯特丹富裕公民的飯廳中,而農民節儉頓飯已經與富裕家庭的飯廳豪華晚宴,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而到了十七世紀的藝術收藏者眼中,煎餅販子的圖像,在當時是十分受到收藏市場所喜歡的題材,這種具有諷喻意涵的畫作是當時收藏畫種的品味展現。

 

鬆餅在小販的兜售中,通常被視為是一種常見的點心種類,但如果是在家中煎製出來的鬆餅,則會被當做主食餐點,但特別注意的是,在當時的荷蘭人並不為把鬆餅當做是早餐的食物。鬆餅的製作過程簡單,材料平實且價格低廉——麵粉、雞蛋、牛奶、水、牛油等等,這些材料的易取得性,確保貧窮家庭能夠容易取得,並製作成主餐食物餵飽家人,所以深受低下階層的家庭所喜愛,但是這樣美味的食物卻也在富裕的中上階層流行起來,與麵包相同,是在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之一。

煎餅店
彼得・阿爾岑

The pancake bakery, Pieter Aertsen, 1560, oil on panel,

86 x 170 cm,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Rotterdam.

cat.21

Jan Steen,

Pancake Woman,

c.1661-1669,

Memorial Art Gallery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Egbert van der Poel,

A Pancake Women,

 (formerly knoen as The Oyster Stall)

Mid-seventeenth century,

The Detroit Institute.

Rembrandt,

The Pancake Woman,

1635,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