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26
Pieter Aertsen,
Die Köchin,
1559,
Royal Museums of Fine Arts, Belgium.
Joachim Beuckelaer,
The Cook,
1574,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Vienna.
廚房女僕
諾亞敬・衛特瓦
The Kitchen maid, Joachim Wtewael, circa 1620 -1625,
oil on panel, 34 x 37.3 cm, Centraal Museum, Utrecht.
諾亞敬‧衛特瓦(Joachim Wtewael,1566-1638)的《廚房女僕》(The Kitchen maid)之構圖,追溯到十六世紀繪畫作品中,就已經能在其他畫作中看到女僕以尖叉串起雞肉的類似結構,例如:彼得‧阿爾岑(Pieter Aertsen,1508-1575)於1559年所做的《廚娘》,以及約阿希姆‧比克萊爾(Joachim Bueckelaer,1533-1575)在1574年所繪的《廚師》,都是以正在串肉的女僕或廚師作為畫面主題。諾亞敬‧衛特瓦在《廚房女僕》的後景部分,添加了一個宗教的場景,這個宗教場景描繪了基督來訪瑪利亞和聖馬大房子的故事情節,在上述那幅約阿希姆‧比克萊爾的《廚師》一畫中,其背景也描繪了這個聖經故事。諾亞敬‧衛特瓦安排「烹飪」這樣屬於世俗的活動,與和上帝宗教有關的神聖事件在同一畫面之中,這樣的聯結,可能是為了要暗示人們,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神聖的上帝還是無處不在的。
諾亞敬‧衛特瓦的這幅《廚房女僕》中,強壯的體魄表現出女僕的肉體感與健康的身體狀態,她手裡拿著一隻插上叉子等待燒烤的全雞,並且堅定的正準備把另一隻雞也插串起來,這樣主宰著死亡動物的烹煮方式,暗示著女僕是這些食材的支配者,擁有無比的力量去決定如何處置這些食材。而女僕胡亂捲到手臂的袖子,以及粗魯穿插著雞隻的動作,這些細節與肢體語言,正向觀者透露出烹飪並非高雅之事。
在諾亞敬‧衛特瓦《廚房情境》(Kitchen Scene)中,畫面正中心也有一位廚婦與《廚房女僕》一樣正在做用餐叉串雞肉的動作。這時的廚房就像是屠宰場一樣,而女僕則是主宰這個場域的劊子手。觀看這幅畫首先會被前景那一大塊生肉吸引住眼神,那塊肉大概是後腿的部位;已被剖開肚子處理乾淨的魚屍,被堆疊在小盤子中;女僕捉摸不定、無法猜透其想法的眼神,正往畫外的方向看去,似乎正在與觀者對視,並邀請觀者注意她手上的動作:她正用被鮮血染紅的雙手,使勁地用鐵製餐叉來刺穿被拔光毛的雞屍,因為用了很大的力氣在處理食材,所以女僕雙頰紅潤,而以餐叉串雞的這個動作,實際上可能是個雙關語,因為在英文中這與性交同音。但我們仍然不能非常肯定諾亞敬‧衛特瓦想要在這幅畫作中,真切想要傳達的意涵為何,只能透過這些曖昧模糊的暗示,來進行推測與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