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at.40

Simon Vouet,

The Last Supper,

1615,  Oil.

最後的晚餐
哥布蘭・范・德・依卡

The Last Supper, Gerbrand van den Eeckhout  
1664, oil on canvas, 100 × 142cm, Amsterdam, Rijksmuseum.

哥布蘭‧范‧德‧依卡(1621年至1674年)是多才多藝的人,除了版畫、素描和油畫,也有書籍插圖和金銀飾品的設計,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名珠寶商。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他,曾跟隨林布蘭學習,兩人在1640年代相識交遊,成為相互影響的朋友,《最後的晚餐》一畫,可以看到類似於林布蘭明暗對比(chiaroscuro)技法的運用,亦同樣專攻於歷史宗教場景和人物肖像畫,也同樣是精湛的版畫家,使得他的作品常被誤認為是林布蘭的,風格上仍然延續了巴洛克時期,強調光影處理和人物張力的特色。

從聖經中伊甸園的故事開始,人類的墮落就是源自於「吃」這件事情,「吃」成了原罪的象徵,充滿誘惑而無法逃脫。與舊約中伊甸園故事同樣重要的是新約中有關《最後的晚餐》的描繪:宗教畫中,影響最深遠的一場飯局。因為在這主題脈絡下,這些食物是人們與上帝融為一體的方式之一,同時還代表著耶穌為人類的奉獻與犧牲。耶穌告訴眾門徒,盛裝的葡萄酒為他的血,麵包為耶穌的肉體。藉著飲用葡萄酒和麵包,象徵飲用者與神性的連結,成為深刻宗教意涵的指涉物。

此外,范‧德‧依卡所繪的《最後的晚餐》,還出現了煮熟的羔羊,這不僅符合了逾越節的習俗(畫面中耶穌正在和他的門徒慶祝逾越節),同時,犧牲的羔羊也是耶穌為了人類,即將受難的暗喻。雖然在藝術作品中,耶穌經常被比喻為羔羊,但是,除非描繪的是最後晚餐的場景,否則很少看到耶穌基督與煮熟的羔羊在同一個畫面中出現。麵包和葡萄酒則另當別論,因為這是出自耶穌自己的話語,具有極為特殊的意義,它們既是耶穌犧牲的象徵,同時也是與耶穌共進晚餐的表徵。

基督教徒每個周日作禮拜時,都有領聖餐儀式,領聖餐最早就是源於耶穌的最後晚餐。目前基督教的宗教儀式中,只有「洗禮」及「聖餐禮」二項。但是,基督教另外兩個大支派—天主教和東正教則保持了七項聖禮:「洗禮」、「聖餐」、「堅振禮」、「告解」、「婚禮」、「臨終禮」、「神品」。但基督教將另外的五項聖禮給簡化或取消。不過,在這些眾多的聖禮當中,只有「聖餐」儀式是由主耶穌他自己親自設立並親自示範的。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聖餐」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地位。因而,聖餐的餐桌乃是主耶穌獻祭的「祭壇」,聖餐的本身乃是一個「獻祭」與「立約」的過程。而祭壇上的祭物,不是牛或羊,而是上帝獨生子主耶穌的身體與血。

聖餐的「餐桌」也提醒教徒,在主耶穌的國度裡面,大家乃是一家人的涵義。首先,聖餐的「餐桌」表明了:所有擺在家中餐桌上的東西,只要是家人都可以隨時來享用。也表明了:擺在桌上的餅和杯是在主耶穌的國度裡面的家庭盛宴,所以是一家人圍繞在這個桌子一起共享餅杯。因此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排除萬難來參加聖餐主日,領受主的身、主的血。每一位基督徒都有責任及義務去「守聖餐」。

但是,若是有些弟兄姊妹,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而無法在主日的早上和大家在教會裡一起領受聖餐。那麼,應該要在主日聚會之後,將聖餐送到他們所在的地方,讓他們也能夠領受到聖餐。 教會不是一個建築物,而是一個基督徒的團契。將聖餐的餅和酒拿到在辦公室、在工廠、在醫院、在餐廳、在妓院、在監獄裡面的家人時;辦公室、工廠、醫院、餐廳、妓院、監獄就成為教會,成為至聖所、成為教徒與主聯合、與家人合一的地方,並在那裡奉主的名,與那些無法前來教會的家人一起領受聖餐。

從《最後的晚餐》和其寓意,可見得聖餐禮(Holy Communion)的麵包和酒,因為神職人員的祝謝,成了主的身體和主的血;也藉由聖餐中與家人合一的集體行動,讓聖餐的麵包和酒,成為連結大家的共通精神。

bottom of page